病虫害防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 发布于:2016/12/27 13:41:16 点击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是东华北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以土壤传病为主,从种子萌动至5叶期都能受病菌侵染而发病,而且春旱年份易大面积发生。近年该病有发展蔓延趋势,是目前危害玉米***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病菌在土壤、粪肥、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1、症状

  该病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雌穗发病后,一般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为一包黑粉加散乱的丝状物。苞叶不破裂,黑粉并不外露,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粘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染病,则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外面包被白膜,以后白膜破裂,露出黑粉。黑粉在前期不易飞散,后期干燥时易于散落,露出丝状的维管束,一旦发病往往果穗不结粒。此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只有苗期的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所以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雌、雄穗都受害,有时其中之一受害。

  2、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M017系列杂交品种及其延伸系列品种抗病性较强。(2)选用包衣种子: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和肥料。5叶期以前,土壤中的病菌都有可能由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种植时一定要选用包衣种子,并且种衣剂必须是内吸性强,残效较期长的药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有以下几种:①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量0.07%的粉锈宁拌种;20%萎锈灵1kg,加水5kg,拌玉米种子75kg效果较好。②50%矮健素液剂稀释至200倍浸种12小时,或再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7%拌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7%拌种。

  (3)拔除病株: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一般从幼苗3-4叶期即开始表现。随着叶龄的增加,症状越来越明显。早期症状大致有6种: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叶上有黄条)、畸形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扭卷型。因此在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时就要及时拔除病苗、可疑苗。对拔除的病株要深埋或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拔随丢,以免再度传播。(4)农事综合预防:积极采取农事措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如适当增加密度,提高播种质量,及早拔除病苗,不用病株喂牛,以防粪肥带菌,收获后集中处理田间残枝败叶等。同时秋季进行深翻土地,冬季灌越冬水,减少病菌来源。加快抗病新品种的更换速度,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制度。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7821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中韩示范区德旺路与德隆街交汇北行500米        
技术支持:南北科技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392号